家长必备常识 孩子发烧,正确的看护方法是什么?《Chio》 【收藏版1/3】

 

天气渐渐凉了,发烧感冒频发的季节又要到了。曾经在书上看到过,发烧是身体所须的免疫机能,但一旦真的看着眼前孩子高烧不止时,做父母的还是会越来越心慌,难道是什么重病?会不会烧坏脑子啊?……

如何正确地帮助孩子康复,如何安心地看护孩子?

 

5位日本儿科专家医生教你如何判断发烧症状,指导究竟该如何看护。

 

 

 

第一篇  为什么发烧?到底该不该吃退烧药或冰敷来降低体温。

 

はやし小児科医院院長、儿科医生

 

林敬次(Hayashi  Keiji

 

 

 

首先,这里说的发烧,仅限于病毒等病原菌进入体内时出现的发烧症状。不包括中暑等对外部热能调节失调而造成的发烧,或由胶原病、癌症等引发的发烧。

 

 

 

病原菌怕热

 

对于我们儿科医生来说,发烧是显示病情变化的一个非常可信的指标。持续发烧,就要注意考虑有没有肺炎;烧退了,就显示病情已经好转了。可以说小儿科医生,就是一种对发烧一喜一忧的工作。

 

发烧的意义之一在于阻止入侵体内的细菌或病毒的繁殖。引发人生病的病原菌发育繁殖所需的适当温度分别为:

 

流感病毒大约为35度、

 

水痘病毒及一些出现鼻子症状类的感冒病毒大约34度、

 

柯萨奇病毒大约为36度。

 

没有超多38度的。

 

也就是说,发烧时,进入体内的病原菌很难繁殖、生存,随之病菌的势力也就减小了。

 

同时,发烧还可以使人体内攻击病原菌的各种免疫功能更加活跃。体温升高,白血球会更快速移动,吃掉细菌的速度也更快。

 

发烧正是通过这两种方法来击退病原菌的。

 

那么,身体又是如何提高体温的呢?

 

当病原体入侵体内后,免疫系统通过它们的分子结构,判断出这是病原体,于是身体的各种机能就开始活跃起来了。通过这些体内的变化和刺激,一部分物质进入到大脑,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就开始工作了。

 

在它的指挥下,皮肤下层血管收缩,使流血量减少,停止出汗,以减少释放体温。发烧时手脚发凉就是这个原因。同时,肌肉收缩,通过发抖升高体温。另外,增加尿量较少体内的水分含量,达到消耗少量的能源提高体温。

 

 

查找可信的研究资料

 

了解到了发烧是为了战胜病原菌的重要身体机能了,那么也就应该明白不降低体温才是正确的了。但是有的读者还是会觉得“道理虽然如此,但实际这样做真的对吗”?

 

我觉得能有这样疑问的人真的很了不起,因为的确存在着很多原理和事实不符的事。

 

于是,我就认真地查找了有关发烧对疾病所造成影响方面的研究报告。在我找到的数据中,使用动物实验的,有四篇论文证明使用退烧药后,死亡率上升为2倍至17倍。证明没有变化的论文只有一篇。证明使用退烧药后死亡率下降的论文一个都没有。

 

通过患者無作為化比較対照試験的论文有4篇,证明“降低体温会使病毒长期停留于体内”的论文有1篇,“有这种倾向”的论文有2篇,由于不能像动物实验似的过度降低患者体温,主张“没有差异”的论文有1篇,不过此论文的研究者在论文中指出,我们治疗的是孩子,而不是体温计。

 

同时也有数据显示,即使不使用退烧药,通过冰敷等物理方法降低体温,也会提高死亡率,或使病情拖长。由此可见发烧时不降低体温是最好的。

 

 

 

脑炎的原因不是高烧

 

以前,父母们最担心的就是“发高烧会导致脑膜炎、脑炎”。但是,感染病原菌形成的高烧,是不会造成脑膜炎、脑炎的。脑炎对于那些通过流感发财的制药企业和他们的御用学者们来说,是用来吓唬大家的强有力的王牌。

 

另外非常讽刺的是,曾在本杂志上做连载,大家都很熟悉的滨六郎医师通过研究指出:以前前经常作为退烧药使用的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(NSAIDs(扶他林、乐松(含 loxoprofen)、甲芬那酸等种类众多)是才是造成脑炎的真正原因。在此之后,随着此类消炎退烧药使用的减少,日本曾经每年达到500人左右的脑炎发病人数得到了急速的减少。

 

脑炎的原因并不是发烧,而是药物受害。现在儿科以外的医生还有人在继续使用此类药物,需要提高警惕。近年来达菲(磷酸奥司他韦胶囊)也被怀疑是导致脑炎的原因之一。

 

 

 

未完待续